熱線:
1、滲碳:
指的是增加劍中的碳含量。 碳含量越高,劍就越硬。
2.碳鋼
含碳量小于0.25%的碳鋼為低碳鋼,強度低,硬度低; 含碳量在0.25%~0.6%之間的是中碳鋼; 含碳量在0.6%~2%之間的是高碳鋼。 碳素鋼。
3、熱處理
通過加熱和冷卻,劍的物理特性會發生變化。 包括淬火、正火、回火和退火。
4. 覆蓋大地的燃燒之刃
這是一種局部淬火工藝。 將劍上不需要高硬度的部分用土包裹起來,加熱,然后放入水中冷卻。
5. 退火
將劍加熱到一定溫度,保溫,然后緩慢冷卻,可以消除殘余應力,減少變形和裂紋,細化晶粒,改善組織缺陷。
6. 標準化
將劍加熱至 30 至 50°C,然后冷卻。 可以細化晶粒,消除網狀二次滲碳體和游離滲碳體,為后續熱處理做好組織準備。
7. 淬火
劍受熱后,迅速浸入水、油等介質中冷卻,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劍的硬度,但也會變脆。
8. 回火
淬火后,在適當的溫度下保溫較長時間,然后冷卻,可以減少內應力,穩定性能,防止劍變形、開裂。
9、洛氏硬度
它的數值代表了劍抵抗外物穿透的能力。 硬度越高,劍越耐磨,但也越脆。
10、大平面磨削
一種磨刀的方法,刀的橫截面為 V 形,從刀背到刀刃逐漸變細。
11、凹面磨削
橫截面呈Y形。
12. 凸面磨削
與凹面磨削相反。
13.斯堪的納維亞波蘭語
從刀片中間開始磨平,直接形成邊緣。 常用于北歐刀具。
14. 涂層
在刀的表面涂上粉末涂料,加熱到高溫使其熔化,可以提高刀的耐腐蝕性能。
15.鏡面
刀刃經過高度拋光,光亮如鏡。
16. 珠光處理
刀刃上噴涂珠光材料,使其消光并消除反光。 常用于戶外戰術刀。
17. 全龍骨
龍骨是刀片延伸到手柄中的部分。 全唐骨,即刀柄內部的鋼材,與刀柄寬度基本相同,與刀身是一整塊鋼材。 它的特點是強度和耐用性。
18. 穿孔手柄
刀柄和刀身的內部鋼材是由一整塊鋼材制成的,但刀柄的鋼材比刀身更窄。 常用于菜刀和北歐刀。 優點是重量輕。
19. 韌性
韌性是劍在變形過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 韌性越好,斷裂的可能性就越小。
20. 靈活性
當劍受到撞擊時,它會改變形狀。 彈性是一種可以讓劍恢復其原始形狀的屬性。 韌性好并不意味著彈性好。
21. 維護
刀刃可長時間保持鋒利。 保養得越好,可以使用的次數就越多。
這21個職業劍術術語你懂幾個?